發布時間:2018/8/4 16:46:49 來自:牡丹江萬豐機械制造有限公司
1、**回報期長、一年歇三季
雪場的建設方面需要投入巨大的時間和資金。如之前媒體報道數據得知,一個類似崇禮云頂滑雪場規模的一次性投資大約為10億元人民幣,僅包括土地、開發和建設費用,尚不包括設備和運營費用。開發建設周期*少2年,大多會延長。除了前期投資巨大之外,滑雪場的運營成本也較高。造雪成本約為0.5元/天/平米,一臺進口造雪機約為30萬元,一個滑雪場應用于夏季植草的費用平均約100多元/平方米,比開發雪道的費用還高。季節性經營導致資源閑置、營收增長緩慢以及高素質人員大量流失等問題。
2、場地面積較小,娛樂為主
中國滑雪場多以娛樂為主的小型滑雪場,有超過5臺纜車/吊椅以上的滑雪場數量為350個,占全部滑雪場數量的22%。全國共有869部纜車/吊椅。平均每部纜車/吊椅一年承載滑雪次數為9781次,低于歐美國家水平。2015年,國內造雪面積超過100公頃滑雪場的只有一家,50-100公頃有七家,值得關注的是,485家滑雪場是造雪面積在5公頃以內的小型雪場。全年超過15萬滑雪人次的滑雪場約為12家??v觀全國,與造雪面積成正比的是,絕大多數滑雪場接待人次均未能超過2萬人次。
3、產業鏈條有待發展
冬季體育運動項目的70%左右是滑雪項目,從服裝器材、場地設施、人才培訓、滑雪體驗、表演比賽,到票務交通餐飲等諸多方面都有巨大市場和發展空間。如在住宿(目的地型雪場)方面,隨著度假型滑雪目的地興起,滑雪愛好者不再當日往返,因此住宿也是剛需,目前主流滑雪目的地的住宿市場供給品類單一(大量低端快捷酒店和少量*檔酒店),高峰時段總量供給不足;在交通方面,主流滑雪目的地交通基礎設施落后,往返雪場交通不便,主要依靠自駕和少量擺渡車,僅有的少量出租車體驗不佳、價格不透明。